线上股票配资炒
点击查看视频
与游人如织的马路一墙之隔,初夏上午洒满阳光的这座庭院里,云淡风轻,是另一种闹中取静的氛围。
室内整体布局简洁而通透,黑白色调中,不同功能区之间,多用开放式隔断替代狭义的、封闭的墙与门,光线在空间里自由穿行,又被周围金属或木质的陈设烘托出不同质感。明明在室内,却让身在其中的人有一种置身于中式园林的感觉,空间虚实相生,意境层叠幽远。
这是设计师吴滨先生的新家。作为无间设计创始人,也是首位获得Andrew Martin全球年度大奖的中国内地设计师,他的作品涉猎室内、家居、建筑、艺术装置等领域。东方是一种思考方式。一如他对家居空间的改造。面对一座风格强烈的西班牙建筑,吴滨选择去除冗余装饰,将屋顶与木作的颜色收敛,以更克制的东方感受,让这栋房子更韵味”。
不甘追随舶来设计风格,到拥有日渐影响国际设计风格和力量的“摩登东方”设计语言,再到把它融入对生活全维度的思考与实践,吴滨的职业生涯,也是中国设计发展的浓缩和见证。“期待未来十年也能不断追寻那些能够引发深层共鸣的作品,承载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,直抵人心。”
设计的锚点
要读懂吴滨的设计与他践行的“摩登东方”理念,最直观的路径,就是看他为自己设计的房子。在吴滨看来,设计的起点,并不局限于墙体之内,而应该从整个空间的功能定位、主人当下以及未来的生活方式、使用者们在空间中的关系等更宽广的角度切入。
二十多年前,在吴滨开始做室内设计的年代,他形容那段时间,像是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,可以触摸到的只是湍急溪流中的卵石,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方向。”
好在仅仅只花了两年,随着政策改善,他开设了自己的设计公司,并依靠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取得成功,在地产圈引起了不小的反响。更重要的是,它证明了设计本身就有足够的能量推动项目运作。
“对我来说,走出黑暗的方式并不是等待光明,而是确凿自己擅长的事,并持续向前。坚持一步,就是天亮。”
吴滨真正对东方有系统思考,是在他第一次为自己的房子皇都花园做设计时。彼时吴滨已经是一个多次获奖的顶尖设计师,但他总是隐隐有一种冲动,不想做跟随者,想建立自己的语言。
当自己成为业主,他开始设身处地去想未来十年在这所房子里的生活状态,他发现要追求的不是某一种狭义的风格,而是一种与居所共同生长的、突破当下时间视野的生活方式。
因此,他以画廊为概念,把房间视作白盒子,在其中自由陈设,允许软装随着主人,跟随时间而变化,这种留白与生长性,也是“摩登东方”的起源。
后来,在设计另一处住所上方花园时,吴滨更进一步,以“生活在上海的历史中”为概念,保留老洋房的质感,把表面的墙皮铲掉,露出不同时期的粉刷层的切面,去展现80年代以来这所房子的流转变迁。前来聚会的朋友们可以肆意在墙上签名涂鸦、留下痕迹。前两年,吴滨好友、雕塑家瞿广慈去世,但他在这面墙上写下的字,超越时间留存在了这个空间里。
这种对时间的独特感知也延续在吴滨的新家中。他构筑了一座让人慢下来、让生活松弛下来的“慢奢侈”栖居之所。“豪宅”在此有了新的注释,它不是物质的昂贵堆叠,而是让空间能承载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状态。听得到风的声音,看到见时间的流动。
空间从色彩到声音质感,都在转向一种克制、宁静、共处的存在。墙面选用未经饰面的环保基材,保留其自然拙朴感与气孔肌理,形成宁静的声场,仿佛空间本身在呼吸。一楼的辅楼以庭院、廊道与天窗组织内外渗透、光影流转;而主楼通过在墙面上开设“孔洞”,让光线穿越,引导视线流动,构建一种“被感知的连通”。二者在设计逻辑上相互呼应,形成东西融合的空间共鸣。位于浴室的火炉,连通了卧室和户外的空间,借由“火”,空间不再被功能分隔,而是用温度和感知为轴线缓缓展开。
这处新家如同都市森林中的隐居之所,用材质、节奏、光线和声音共同构成日常的状态,在生活中给人们留出节奏、温度与真实。
摩登与东方
如果追溯吴滨对东方的理解的起源,不可避免会被提到的,是他从小师从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关门弟子伏文彦学习水墨。
画画这件事给过吴滨最早的正反馈。时至今日,吴滨已经很少有时间真的动笔,但他自我认同的原点,仍然在山水画:“我骨子里依旧认为自己是画家,是写意水墨的中国画家。”
因此,吴滨的东方,是摩登与东方的交织,是将两个看似矛盾的词放在一起,把古典的中国,用现代的当下的语言做出回应。
近些年,吴滨越来越多地以艺术家的身份,穿梭在中外不同的语境中。
《游山记》是与他的室内设计作品一脉相承的装置作品,在国内首展后,被邀请到法国等地去展出。
这个作品以山为题,灵感来自《早春图》。最坚硬的题材,他用中国传统的纸来表现,带队从一百多种中国传统纸张中,寻找可能性,同时又与现代材料进行融合,最终实现对纸的塑形,外化了中国人对于“山”的理解——那是刚与柔、虚与实、锋利与朦胧、山的坚实与云的缥缈之间的有机统一。
《游山记》的母题,后来又被吴滨运用在名为《爿园:须臾即永恒》的大型装置中,在米兰设计周的核心展区亮相。同样以纸为材料,他构建出一个从远处看起来封闭而坚硬的建筑空间,但走近会发现,纸的柔韧与动态,允许人们穿行其间,感受它与周围环境的无间相容。在今年的米兰设计周,吴滨又呈现了最新的艺术装置《杳然庭》,用木材构筑纯粹几何建构,探索自然与人造秩序的交叠。
“我希望,这种体验如同游历山水,置身其中却难以穷尽,最终留下一种无可言状的’杳然’之感——既游离于形迹之外,又深深烙印于知觉之中。”
将设计回归生活
如今,设计师是吴滨最核心的身份,却很难概括他现在的事业版图。除了家居品牌,他还在淮海中路开设了集咖啡店、酒吧、花店于一体的WS SPACE無集、今年上半年新开的奥庐Aolu餐厅入选上海新餐厅重磅推荐TOP10……经营各种商业空间,看似是设计之外的产业,但又都以设计为起点,处处传达出吴滨对空间与生活意义的思考。
奥庐Aolu是吴滨近几年一手打造的餐厅。他首先确定了它的调性:希望什么样的人来,在这里有什么样的体验。然后再去做设计,同步试菜时,反复推敲每一道菜品的味型,以及思考它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器皿去盛放。
在吴滨看来,设计师像一个导演,他首先要理解的是一种生活方式,而不是一开始就一头扎进设计本身。
“为自己做设计,本质上是将设计回归为生活本身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既是设计者,也是使用者,同时也是经营者。这种角色的转变带来的最直接的不同,是可以将空间作为一个完整体去思考,它允许我注入更多真实的情感与生活经验,容纳试验性、过程性,以及对细节极致的掌控。当然,这种经验反过来也滋养了我,在面对委托项目时,会有判断力与策划能力。”
翻看吴滨的社交媒体,可以发觉他的生活方式多样而多彩。他的藏品从古董车、莱卡相机到vintage服装,爱好从机车骑行到品酒、发烧音响……不一而足。
“我的工作与生活几乎处于一种持续交融的状态,生活中许多细微之处,都会在不同的体验中产生设计灵感的碰撞。”
吴滨几乎每年都会和一群友人机车骑行,聊及这个旅行的话题,总会有一些充满氛围感的切片,比如前不久去蒙古,沿途的气味、声音、景象、甚至温度,都在他记忆中留下独特而清晰的印记。
旅行带来的触动,促成吴滨的“第二居所”的探索。他于山中的居所,既是一个具备温度与日常性的“家”,也拥有类似酒店的完善设施与舒适环境,更重要的是,它成为吴滨一个具有精神性与开放性的空间,给予滋养、激发灵感。
房子的尺度是小的,但在有限中恰恰蕴藏着自由的可能。通体浅色的客厅,从室内延展至露台,再与餐厅连通,通过对动线、节奏和视线路径的重新编排,高窗与小窗错落,视线得以穿透多个界面,形成一种连续而广阔的留白。当阳光、月光、山间炊烟火光,映入直面山谷的落地玻璃,照在墙面上随时间慢慢移动、变化。此时此刻,小屋将主角还予自然,回应地势与远山,给予日常一种呼吸的余地。“野奢”的体验具象起来,它是人们听风观雨的四季剧场。
作为当代设计师中的典范,吴滨是中国设计发展过程中的参与者,也是建构者。从2010年到现在,“摩登东方”作为一个设计体系已经诞生了15年,它在无数项目中经历了演变,而在变化中,吴滨反而对于其中的精神内核更加确定:“如今当我回望创立摩登东方的设计语言的初衷,我依然深信,人们对于生活本质的追求,是在寻求一种幸福感。”
策划、编辑/于蕾
摄影/李英武
妆发/JOEY
采访、文/闫坤沐
辉煌优配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